打破数据壁垒,IBM的混合多云与华为的金字塔基

2019年11月26日 由 TGS 发表 331165 0
随着5G、AI、云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与融合,剧增的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但也带来找数难、取数难、用数难等挑战。专家发现了一个问题:拥有丰富的数据生产资料,但却无法产生价值。

企业的数据互相不公开,导致很多有意义的数据分析没有用武之地,这就是所谓的数据壁垒,近年以来,随着互联网与产业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走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利用数字化技术降本提效、改善客户体验,打破数据壁垒是很多公司正在攻克的难题。

IBM的系列举措


数据之于互联网就像血液之于骨骼,但如今,数据有四堵看不见的围墙,“存储内部系统墙”、“数据库与存储链路墙”、“大数据与存储配置墙”、“数据库与大数据协同墙”,它们就像一个个血管中凝结的血块,阻碍了大数据的自由流动。

麦肯锡曾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中,数据流动使全球GDP贡献增长了10.1%。在全球范围内,与连通性较低的经济体相比,连通性较高的经济体获得的收益最多高出40%。庞杂的数据虽然孕育着各种机遇,但企业数据共享这一概念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数据无法自由流动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IBM的混合云策略主要围绕五大关键原则,帮助客户拥抱云的新篇章,实现更加快速、更加安全的云旅程,五大原则包括:

  • 使企业能够跨公有云、私有云和传统环境运营。

  • 认识到客户的环境是异构的环境,要能够管理其他厂商的云。

  • 确保基于开放来构建各项功能,为客户提供灵活性,降低厂商“锁定”的影响

  • 面向客户的环境,提供可靠性和持续的安全。

  • 在跨云环境中提供一致的服务级别支持、日志记录、管理和交付。


随着IBM混合多云平台的推出,关于云究竟应当“开放”还是“私有”的辩论也成为过去式。当企业从以往租用计算基础设施转向在云上运行关键业务应用时,不必再去做两难选择。IBM的混合云平台可以帮助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问题、数据保护和协议、可用性、云管理和加速创新等。

IBM与Red Hat结合后,为业界带来了开源企业级技术与服务的完美结合,奠定了IBM作为智慧、开放的企业级混合云及多云领导者的地位,可以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更深入、广泛地利用云计算。其容器化软件,是业界首个真正的开放混合多云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一次构建,随处运行‘,更加灵活、安全、快速地实现核心业务的云转型,加速智慧创新,助力客户开启云之旅的第二篇章。

推出的IBM Cloud Paks方案,可以将应用支持、自动化、数据工具、应用集成、多云管理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帮助客户实现核心业务现代化,确保企业的核心业务可以在包括本地环境、云供应商提供的环境或多个云供应商和数据中心在内的任何基础架构上顺利运行。与众不同的是,IBM Cloud Paks可以提供以红帽OpenShift 为基础、具有通用运营服务的容器化软件,凭借一致的管理体验和高质量的开箱即用服务,客户无需从零开始构建、整合、测试。

几周前发布的人工智能Watson最新版本核心工具及应用,更是打破了传统,能够在任何云平台上运行,使企业可以将AI带到数据和应用所在的任何地方。通过在IBM容器化的Cloud Pak for Data平台上以微服务的方式运行IBM的人工智能服务,企业能够以更简单、更快捷的方式,在任何云上(私有、公有或混合云)构建、测试、部署和扩展AI模型和应用,帮助企业释放数据的全部价值。

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的金字塔基


数据壁垒是老大难问题,不同于IBM,华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从底端一起携手搭建金字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华为面向鲲鹏计算产业,全面启动了数据基础设施战略,并开源数据虚拟化引擎HetuEngine。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继“鲲鹏+昇腾”双引擎全面启航计算战略后,华为从数据角度对计算战略的再度阐述。

华为数据基础设施战略围绕数据“采-存-算-管-用”的全生命周期,涵盖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虚拟化引擎等。

从数据基础设施的底层出发,实现数据高效共享和分析,降本增效,最终突破数据的围墙,让数据融合更彻底;而在顶层方面,基于AI芯片、存储和华为云的三层架构,可以通过云上云下结合,云上训练和云下推理,让系统越用越快、越用越省。

细粒度动态授权、敏感数据自动感知等技术,可以实现异地异构数据源集中式安全配置与管控,使数据全局可控,数据授权时间从天到秒,可以解决企业最关心的数据安全与合规问题。

依靠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华为打造了“一云两翼双引擎”的算力产业布局,华为云通过释放全栈创新技术红利,提供安全可靠的混合云,“鲲鹏+昇腾”则为算力的突破,插上了展翅的羽翼。

相较于IBM,华为的手笔明显更大,且让我们期待金字塔建成的那一天,见证中国人造就的信息科技“帝国”。
欢迎关注ATYUN官方公众号
商务合作及内容投稿请联系邮箱:bd@atyun.com
评论 登录
写评论取消
回复取消